这一幅,画家同样特别强调色调。但这幅深紫灰色调传达出了一种紧迫感——山雨欲来,清风乍起,我们的心为之一颤!
看哪!天空中乌云翻滚——纷乱的笔触起了作用。水中亮部的波纹告诉我们,风已经吹过来了。隐约有雷声。远山从右至左渐变为群青色,很真实。近处树林及其倒影不是一块死黑,有微妙的冷暖变化,整个倒影略浅些。向左疾驶的小船增加了画面的动感。再过十分钟,雨丝将从天而降。
温斯洛?厚莫(1836-1910)(美国)
多么丰富而和谐的色彩呀!是逆光——阳光从对面透过丛林照过来,斑斓的色彩显现其间!
以素描的黑、白、灰而言,亮部和暗部的色彩处理最辣手。请看右侧的天空和水中倒影,浅浅的颜色,微妙而准确。
小船和捕鱼人是画面中心吗?不!是中部向右伸出的那条阿娜多姿的松枝。
好的画面总有点睛之处。
温斯洛?厚莫(1836-1910)(美国)
天色渐晚,祖孙二人收拾鱼具准备返航。画家重点刻画老人面部——沉稳中隐着一丝紧张。爱孙从背后探过头来,忐忐的、是新手。背景丛林做虚的处理;而近处的水面,通过色彩变化和笔触的运用,很好地表现出水的质感。从整个色调看,似与上一幅有些雷同,而我们绝无雷同之感。为什么?归根到底,是画家的水平起作用。那些用颜色画素描的水彩画,从本质讲,都是雷同的,因为它根本没有色彩。而色彩高手,绝不会与“雷同”联姻。
伐斯特(1825-1899)(英国)
英国不愧是水彩画的故乡,水彩画的味道就是足!
树林、芦苇、池塘——是盛夏的沼泽地。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通体一色的树干。我们平日可以从色彩角度观察一下真实的树干,其色彩变化极丰富。画中三棵旱杨的树干占据了不小的空间,必须画好。我们先看前面一棵,数干的色彩多丰富!后面两棵,主要是从色彩上拉开了彼此之间的空间。再看左侧池水,天空和树的倒影,画家均用色彩说话(特别要注意水中亮部色彩从远到近的微妙变化。这块高调颜色难掌握,但很关键)。中间偏左,那一片旱杨树的树叶的技法极高,不能小瞧,要好好学习。
这是一幅难得的佳作。多用点笔墨,值!
伐斯特(1825-1899)(英国)
恰似一幅风俗画——回家的路上:憨厚的姐姐抱着稚气未脱的小妹妹、忠诚的小狗一路尾随而来、姊妹三人赤脚涉水,几只鸭子呱呱叫着游开去。荒郊野外、独木桥、末脚脖的溪水——我们感觉很熟悉。
独木桥后的树丛,色彩斑斓、逼真。溪水画得最好:浅而清,近处能看到水底。有几处映出天光,有倒影,加上鸭子荡出的波纹,水边的泥土、水中的水草……,画家从这几个方面的“刻画”,一汪溪水“留在了”画纸上。妙极!
这可是一百多年前的画呀!生活气息多么浓。这都是画家“安排”的,让我们百看不厌。实际上,画面的点睛处,是那几只花鸭子。
伐斯特(1825-1899)(英国)
天闷、很静、有人捕鱼……。蓦地!扑楞楞一只水鸟飞出来,掠过水面,着实让我们吃了一惊。
别烦,还要说色彩。这个伐斯特了不得!真真色彩大家。太阳在左前侧。看天空,可确定是清晨,约七点来钟。芦苇旁,渔夫是取鱼篓,还是放鱼篓?静静的水潭很逼真,其间的一切倒影色彩有变化,没有一块纯黑色。哇!刚弄明白,水鸟飞出来在水面划出的一条白线,更好地表现了水的质感。树与天空的色彩变化,自己慢慢琢磨吧。
塞格诺瑞尼(1857-1932)(意大利)
塞格诺瑞尼(1857-1932)(意大利)
我们不看人物,先看后面那幅壁画,显然是宗教题材,不管它。再看地下的大地毯,是值钱货!其实,最有看头的有三件东西:右侧的深紫红色天鹅绒幕布和紧挨其旁的光滑的大理石柱子,及前下方正中的那尊大铜薰炉。画这三件东西,画家使出了混身解数。你可以伸手去摸摸光滑的大理石柱子,感受一下毛绒绒的深紫红色天鹅绒幕布。看一看这尊大铜薰炉吧:很重,一个人搬走不容易。有一点点铜锈。是紫铜。高光有一点刺眼。很怪呀!画家把人物做陪衬,而把一些器物做主角,可谓匠心独具。我们看画家的生卒年,这三件东西已经看了至少七、八十年了。再看七、八十年没问题。因为太有看头了!
美国现实主义水彩画家,可以说是人文主义的画家。他的作品以妇女和儿童为主,画出了生活的平淡,却又让你怦然心动,那时一种平和中的感动, 激情中的平淡。他获得过很多奖项,包括西方艺术国家学院金奖(1992), 国家水彩社会贡献奖(1991),一直是美国顶尖艺术家之一,受到了批评家和收藏家的一致称赞。他的作品来自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来自于每一个温馨的时刻,看他的画,你会忘记美术作品的色调、笔触、甚至构图,而仿佛在读一首诗,仿佛在体悟人生的真谛,因为你在看画的一瞬间就被某些我们都能看懂的部分所吸引,至少对我是这样。他的女性人体的作品,尤其是其中表现出来的不可思议的微妙的感觉和细心而明快的空气引了大众的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